当前位置:首页  >  技术文章  >  如何判断ETCR2000钳形接地电阻表的测量结果是否准确

如何判断ETCR2000钳形接地电阻表的测量结果是否准确
更新时间:2025-03-13      阅读:93

如何判断ETCR2000钳形接地电阻表的测量结果是否准确?

如何判断钳形接地电阻表的测量结果是否准确?5 维度验证法(附实操案例)

一、设备校准:用 “硬标准" 定基准


测试环验证(必做项)

操作:用标配的5.1Ω 校准环(精度 ±1%),钳住后读数应在4.85~5.35Ω(±5% 容差)。

案例:某电力公司发现新表测环显示 6.2Ω(超差),返厂发现钳口弹簧老化,更换后合格。

注意:每季度校准 1 次,潮湿环境(>80% RH)每月校准。

内阻自检

开机不夹任何导体,显示 “OLΩ" 为正常;若显示固定数值(如 0.3Ω),说明钳口污染或内部短路。

避坑:低温(<5℃)开机可能显示 “0.01Ω",预热 5 分钟后恢复正常。

二、多方法对比:用 “逻辑闭环" 验证



多点接地(如建筑防雷网)    双钳法测 3 根独立引线,阻值偏差<15%    某小区 8 根引下线,3 次测量均值 0.7Ω,单根最大 0.85Ω(合格)    

单点接地(如路灯杆)    地桩法 + 双钳法(断开其他接地)    地桩法测 2.1Ω,双钳法(断开后)测 2.3Ω(偏差<10%)    

怀疑接触不良    刮漆前后对比    某扁铁油漆层未处理时测 12Ω,刮漆后 0.6Ω(确认接触问题)    


逻辑链:同一接地体,不同方法结果应在 ** 设计值 ±20%** 内,否则必有异常。

三、ETCR2000钳形接地电阻表环境干扰排查:用 “变量控制" 定位:


工频干扰测试

操作:在同一位置,先后开启 / 关闭附近变频器,观察读数变化。

标准:干扰源启停导致读数波动>20%,需切换滤波模式或远离干扰(>5 米)。

案例:某工厂电机运行时测 3.2Ω,停机后 0.9Ω,判定为电磁干扰(改用 100Hz 滤波后稳定 1.1Ω)。

温度补偿验证

土壤温度每变化 10℃,接地电阻约变化8%(黏土)~15%(沙土)。

操作:记录测试时土壤温度,对比历史同温度数据(偏差>15% 需检查)。

例:冬季测杆塔 3.5Ω,夏季同位置 2.8Ω(温度升高 15℃,正常波动)。

四、物理验证:用 “看得见的证据" 兜底


开挖验证(手段)

扁铁腐蚀>30% 截面积:阻值必升高;

焊接点断裂:分段测量时中间某段阻值突升(如 A-B 段 0.5Ω,B-C 段 12Ω,断点在 B 处)。

对阻值异常点(如>设计值 50%),开挖检查接地体:

导通性测试

用万用表通断档测接地体两端:蜂鸣器响但钳表测>1Ω,必为接触不良(如氧化层)。

案例:某机房静电地板支架,万用表导通但钳表测 4.7Ω,拆解发现螺栓锈死(打磨后 0.3Ω)。

五、数据追踪:用 “时间维度" 找规律


趋势分析法

正常趋势:阻值随季节缓慢波动(±20% 内);

异常信号:连续 3 次测量上升>30%(如 0.5→0.7→1.1Ω),预示腐蚀或松动。

建立台账,记录每次测量值 + 环境参数(如湿度、温度):

设计值对标

变电站主地网:设计<0.5Ω,实测 0.6Ω 需分析(可能新增设备分流);

避雷针独立接地:设计<10Ω,实测 8Ω 但历史数据 5Ω,需检查是否有新增断点。

对照图纸设计值:


场景错误认知正确判断
潮湿土壤“湿度大阻值应更低"若土壤含盐碱,湿度↑→导电性↑→阻值↓;但黏土饱和水时(>40% 含水量),阻值可能↑(离子迁移受阻)
新铺设接地体“新的肯定合格"某工程新扁铁回填未夯实,测 1.2Ω(设计 0.5Ω),夯实后 0.4Ω(接触面积影响)
钳口夹多根线“并联阻值应更小"同时夹 2 根引线,阻值可能虚低(如单根 1Ω,双根测 0.6Ω,实际因接触电阻导致误差)

总结:“3+2" 验证法则


必做项:校准环测试 + 多方法对比 + 环境干扰排查(3 步);

选做项:物理开挖 / 导通性测试 + 历史数据追踪(2 步,异常时启动)。


记住:钳形表的 “准确" 不仅是数值,更是逻辑自洽—— 设备状态、环境条件、历史数据、物理现状四者一致,才能判定结果可靠。例如某变电站主地网,校准合格、多引线测值均<0.5Ω、历史数据稳定、开挖检查无腐蚀,方敢判定 “接地良好"。


(依据:DL/T 475-2017 第 6.3 节 “测量结果有效性判定",结合 200 + 现场案例)


电话 询价

产品目录